作为已经在学习的道路上探索的人们来说如果想学有所成就要有明确
作为已经在学习的道路上探索的人们来说,如果想学有所成,就要有明确的方向,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就朝什么样的方向去努力,并且一旦锁定目标,就不能见异思迁、半途而废。只要按部就班地走下去,不急功近利,不畏惧困难,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要想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只要勤奋好学,也可以和刘晏一样名扬后世。
世界上但凡有些作为的人,无不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的,刘晏是如此,上面提到的其他历史人物都是如此。而且,这些成功人士都把学习当成是自己的事情,他们懂得只有学到手的东西才是属于自己的,谁都抢不走,就像曾国藩说的那样:“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进德,则孝悌仁义是也;修业,则诗文作字是也。此二者由我做主,得尺则我之尺也,得寸则我之寸也。今日进一分德,便算积了一升谷;明日修一分业,又算余了一文钱;德业并增,则家私日起。”金钱会散尽,财富会用完,只有知识会随着自己的修为不断增长,而且一旦学到手就会伴你终身,而且用之不竭。
认识到这一点,同时还要加上自己的专心和恒心,因为学习是应该伴随人的一生的,不能只凭一时的意兴和兴趣做事。否则,就会像《菜根谭》中所说的那样“凭意兴作为者,随作则随止,岂是不退之轮;从情识解悟者,有悟则有迷,终非常明之灯”。因此,“学者要收拾精神,并归一路”,“如修德而留意于事功名誉,必无实诣;读书而寄兴于吟咏风雅,定不深心”。
狗在夜间会替人看守家门,鸡在每天早晨天亮时报晓。人如果不能用心学习、迷迷糊糊过日子,有什么资格称为人呢?
万事万物都有自然界所赋予的特质,如狗能看门、鸡会报晓。动物尚且各司其职,而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又该如何呢?人类是有思维能力的,所以,自然赋予人的使命当然是掌握各门知识去征服自然。人如果不能把自己的聪明才智用在学习上,就会应了“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这句话。何况“天地有万古,此身不再得;人生只百年,此日最易过。幸生其间者,不可不知有生之乐,亦不可不怀虚生之忧。”人生苦短,如不把握有限的时光,最终后悔的将是自己。
在短暂的一生中,总要为后人哪怕是为自己留下一些什么,才算不枉此生。“春至时和,花尚铺一段好色,鸟且啭几句好音。士君子幸列头角,复遇温饱,不思立好言,行好事,虽是在世百年,恰似未生一日”。若想不令自己的一生虚度,就要珍惜眼前的每一寸光阴,用学习来充实自己,以奉献来回馈社会,使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丰富、精彩。
蚕吐丝以供我们做衣料,蜜蜂可以酿制蜂蜜,供人们食用。人要是不懂得学习,以自己的知识、技能来实现自己的价值,真不如小动物。
在动物的王国里,蚕和蜜蜂是非常渺小的,然而它们却也是最为勤奋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蚕的一生是在勤劳工作和无私奉献中度过的,它吐尽最后一口丝,用自己渺小的生命为人类织就美丽的锦缎;“酿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忙?”蜜蜂辛勤一生,采集百花,酿成蜂蜜,为人们的生活带来甜蜜和芳香。这些小动物用微小的生命为人类做出了如此大的贡献,人类如果连自己都不肯努力学习,不为这个世界做一点贡献,岂不是连小昆虫都不如了吗?
当然,人跟动物又有着本质的区别,动物的活动是出于自己的本能,而人却是有思想的,可以主宰自己的人生。生活是一种态度,每个人都会选择不同的方式度过自己的一生,但是无论选择怎样的人生都离不开学习知识。人的命运是可以由自身去掌握的,而学习就是改变人类自身命运的制胜法宝,人类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掌握前人留下来的知识,并以此来开拓更深、更广泛的知识领域,不断地改善人类自身的生存和生活环境。
我们要在幼年时努力学习不断充实自己,长大后能够学以致用,替国家效力,为人民谋福利。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根本目的,知识是要拿来运用的,如果只有满腹经纶而没有运用能力,那么就等于把书读死了,书若读死了,学的再多也不会有实质性的作用。只有活学活用,即使不能“上致君,下泽民”,也可以用学到的知识为大众服务,有一分光发一分热,如此才不枉费自己一生所学,对后人也有所帮助。
人在年少时学到的知识都是为了以后的实际运用做积累,同时应该了解到读书是为了学习知识,但是读书并不是学习知识的唯一途径。人类的知识都来自实践,没有实践作为基础的知识体系是不牢靠的。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固然要读,但是路更要去走。这里的路不仅是要人们通过游历增长见闻,更是要人们将自己原来学到的知识拿来验证,看它是否经得起实践的考验。知识的体系只有更加牢固,才能更好地应用于社会。
- 夏六月乙酉日郑国的公子归生杀了他的国君夷赤狄侵犯齐国秋宣公前[图]
- 国都之外称为郊郊外之地称为牧牧外之地称为野野外之地称为林林外[图]
- 有一次魏武侯来到西河看到地势险要奇伟感慨不已不禁回首对吴起道[图]
- 轵(zhǐ)道经过轵县的道路轵县治今河南济源东南大司马官名协[图]
- 王子狐周平王之子 公子忽郑庄公太子后即位为郑昭公 畀(bì[图]
- 三才指天、地、人纲纲维;法度三纲我国封建社会中谓君为臣纲、父[图]
- 李阳冰(nínɡ)字少温赵郡(今河北赵县)人唐代文字学家、著[图]
- 破体改变旧的文体也可以说指书法改变前人之体丹墀宫廷中的红色台[图]
- ?军器所掌管兵器制造及工匠和诸色物料管理的机构然军器所乃南宋[图]
- 吴楚材和吴调侯选文的初衷是“杂选古文原为初学设也”(吴楚材《[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