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 CHANG NEWS
当前位置:三门峡KTV招聘网 > 三门峡热点资讯 > 三门峡励志/美文 >  宋儒程明道讲“有一刻心中没有存有都不是中有一件事做不到都不是

宋儒程明道讲“有一刻心中没有存有都不是中有一件事做不到都不是

2022-09-19 07:25:56 发布 浏览 976 次

宋儒程明道讲:“有一刻心中没有存有都不是中。有一件事做不到,都不是中。有一物不涵盖,都不是中。”知道这一点,就可以深究“执中”的学问。《二程集》中,程明道先生说:“一物不该,非中也;一事不为,非中也;一息不存,非中也。何哉?为其偏而已。故曰‘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修此道者,‘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而已。由是而不息焉,则‘上天之载,无声无臭’,可以训致焉。”出自《尚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心斋所说的“中”,不是人为安排出的一个“适中”。一件事情,这么做太过了,那么做又不够,那就折中一下吧。这个“折中”也不是心斋所说的“中”。

心斋所说的“中”是人生而本有的状态。人原本就处于这个状态之中。有时候,人因为私欲遮蔽了本心,人生出现了偏差,便会偏离这个状态。而人一旦偏离了这个状态,良知会有一种自觉,会觉得不对劲。而人一旦觉得不对劲,便随即调整到原来本有的“中”的状态。这个“中”的状态,因是人性本有,所以往往不费一点力气。这个“中”,合于良知,合于本性,合于天理。

所以,真的把握住这个“中”,便可以做到时时刻刻都存有此“中”。如果不能时时刻刻都存有此“中”,那说明我们执中还是要费力的,费力气就不是本然状态,就不是真的“中”。这个“中”是可以包罗万事万物的。如果有“中”应对不来的事情,那说明这个“中”也还不是人本真状态的“中”,而是一种“适中”、“折中”等等。惟皇上帝,降衷于民①,本无不同。鸢飞鱼跃②,此中也。譬之江、淮、河、汉,此水也;万紫千红,此春也。保合此中,无思也,无为也,③无意必,无固我,④无将迎,无内外也⑤。何邪思,何妄念?惟百姓日用而不知⑥,故曰:“君子存之,庶民去之。”⑦学也者,学以修此中也。戒慎恐惧,未尝致纤毫之力,乃为修之之道。故曰,合着本体是功夫,做得功夫是本体⑧。先知“中”的本体,然后好用“修”的功夫。

至高的上天把中道植入民众心中。人人秉承中道,原本没有什么不同。鸢鸟在天上高飞,鱼儿潜入深渊,这就是中道。譬如长江、淮河、黄河、汉水,这些都是水;万紫千红,这些都是春意。人只要呵护好这个中道,不需要人为的思索,不需要人为的造作,不需要意、必、固、我,不需要牵挂过往、逆测未来,也不需要守内执外。只是以中道应对,哪还会有什么邪思和妄念呢?

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中道,但自己却不知晓。所以孟子说:“君子保持住了这个中道,普通老百姓偏离了这个中道。”我们学习就是要学着修这个中道。我们十分谨慎地把握它,完全不添加人为的力量,这乃是修行这个中道的方法。所以说,能够和本体相合的,才是真功夫;能够实际做功夫的,才是真本体。

我们先知道“中”这个本体,然后才便于去做“修”这个功夫。出自《尚书·汤诰》:“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若有恒性,克绥厥猷惟后。”《诗经·大雅·旱麓》:“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岂弟君子,遐不作人。”《周易·系辞上》:“《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论语·子罕》:“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出自程明道先生《定性书》:“所谓定者,动亦定,静亦定,无将迎,无内外。”《周易·系辞上》:“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孟子·离娄》:“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王阳明:“合着本体的是工夫,做得工夫的方识本体。”(《传习录拾遗》)

心斋先生强调功夫与本体的合一。功夫与本体的合一,这是比较学术的表达。用通俗的说法,即是:我做功夫是本性的要求,我本来的样子就要求我以做功夫的方式生活。我并非是在我的本性之外,通过一套技术,重新给自己安身立命。

譬如,人人都希望家庭和睦,那我就努力去促成家庭的和睦。我们做功夫时,只有功夫在我们的内在心性上找到其源泉,功夫才能有比较好的效果。这是“合着本体是功夫”。

另一方面,我们对本性都有很多看法。比如,我们认为追求孝悌是人的本性。如果我们不实实在在去行孝悌之道,那么我们永远没有办法真正理解自己的这个本性。这就是“做得功夫是本体”。否则,我们对本体的理解只是通过概念产生的虚幻的认识,而没有真实的“体验”。

您可能感兴趣

首页
发布
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