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 CHANG NEWS
当前位置:三门峡KTV招聘网 > 三门峡热点资讯 > 三门峡学习/知识 >  据《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记载老子姓李名耳又称老聃春秋末期楚国

据《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记载老子姓李名耳又称老聃春秋末期楚国

2022-09-08 11:40:27 发布 浏览 922 次

据《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记载,老子姓李,名耳,又称老聃,春秋末期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县)厉乡曲仁里人。老子的生卒年不可详考。他曾担任过周朝“守藏室之史”。孔子三十多岁的时候,曾专程去向他请教有关古礼的问题。后来孔子在自己的学生面前,把老子比作能“乘风云而上天”的龙,他对老子表现出极大的崇敬。

当老子看到周朝逐渐衰落的情形后,他辞去官职,离开朝廷,准备隐居。当他出关时,应关令(负责守关的官员)尹喜的请求,“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这就是《老子》一书的由来。该书完成后,他便离去了,《史记》说“莫知其所终”。

关于老子,有人认为老子和老莱子或许是同一人。例如,李零先生认为“老子”其实是“老李子”,根据楚文字中用为姓氏的“李”字其实是一个从“来”得声的字,而“莱”也是氏称,楚文字中的“李”、“莱”皆从“来”,读音相同,写法相近。因此,他怀疑“老李子”和同是道家的“老莱子”或许为同一人。此外,还有人说老子是与秦献公同时的周太史儋。或许正是因为司马迁对老子其人的记载过于简约、模糊,才造成人们对老子的种种推测和怀疑。在此,我们不一一赘述。

二、老子思想

老子思想中最为重要的概念就是“道”。从“道”的作用方面来看,首先,“道”是天地万物产生的总根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四十二章》)由此可知,“道”是万物产生的起点和根源,道生万物就是一个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其次,“道”是世界万物的总根据,决定万物的存在和发展。“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可以为天下母”(《老子·二十五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老子·四章》)。“道”比天地更为根本,它主宰着万物的存在和发展。由此可见,老子的“道”具有宇宙论、本体论的意义。

从“道”的性质方面来看,“道”具有绝对、永恒、非物质性。“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老子·四章》),“自古及今,其名不去”(《老子·二十一章》)。万物的产生依赖于各种条件,而“道”是自本自根的,从古至今一直存在并发挥作用,因而是永恒绝对的。由“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老子·五十一章》)可知,万物产生、成形乃至成熟需要多方面因素,其中物质使万物得以成形,由此推知“道”是非物质性的存在。因此,“道”视之不见其形、听之不闻其声,超越了人类可感知的物质世界。正如刘笑敢先生所说,“‘道’是一种抽象的绝对的思想观念,是绝对化的观念性实体”。

老子有着丰富的辩证思想。他多次提到高下、长短、美丑、善恶是相互对立而存在的,并据此提出了“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主张。他认识到事物具有向其对立面转化的可能性,因此提出了“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千古名言。

在运动变化观方面,老子认为,天地万物在“道”的支配下循环往复,时刻处于运动变化之中,但“道”本身却是“独立不改”、永恒不变的。天地万物在“道”的统摄下,从产生到发展、壮大、极盛,再由极盛走向衰弱、灭亡。鉴于此,老子提出要守柔守弱,不要发展到极盛以尽量避免衰弱和灭亡,企图终止循环过程。

在政治思想方面,他不满当时所生活的社会,认为社会法则极为不公,是“损不足以奉有余”(《老子·七十七章》),极力批判了那些不顾百姓困苦、只知贪图享乐的统治者。他这样描绘统治者的奢侈生活:“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老子·五十三章》),并痛斥这样的统治者为“盗竽”(强盗头子)。面对这样黑暗的现实,老子提出了自己对于理想社会的憧憬,即“小国寡民”。在理想社会里,国家小,人口少,虽然没有先进的科技和文化,但也没有战争,百姓安居乐业,生活自得。

在人生处世方面,老子提出了守柔谦退、俭朴、宽容等思想。老子指出,“专气致柔,能婴儿乎?”(《老子·十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老子·二十八章》)、“不敢为天下先”(《老子·六十七章》),即是在预知事物的发展总是由弱变强、由盛而衰的前提下,希望能经由守柔谦退而长久立于不败之地。对于守柔谦退的好处,我们不妨用《周易·谦卦·彖》中的一段话来说明:“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天的运行规律是减少盈满而补益谦虚的,大地的运行规律是改变盈满的补充谦虚的,鬼神的行事原则是损害盈满的赐福谦虚的,人们的行事原则是讨厌盈满的喜欢谦虚的。有了谦虚这一美德,处于高位的人会更加昌盛繁荣,处于卑微地位的人,别人也无法超越他的品质,君子应该终身谦虚。后来《汉书·艺文志》将其总结为“一谦而四益”。《老子》第六十七章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其中俭朴就是很重要的生活原则,因为只有做到俭朴,一个人才能有所作为。此外,他还要求整个社会奉行这一原则:“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老子·三章》)就是让百姓吃饱穿暖,不去追求奢侈生活。老子还主张,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老子·四十九章》)其目的在于通过宽容的态度去感化别人。

三、老子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首先,是老子思想对政治的影响,突出地反映在汉唐时期。汉代前期的几位皇帝,尤其是文帝、景帝,他们十分重视黄老思想,主张清静无为,汉皇室子弟必读《老子》而尊其术,无为而治的效果成就了为后世史家所津津乐道的“文景之治”。唐王朝建立后不久,唐太宗李世民接受了魏征的建议“无为而理”、“偃革兴文,布德施惠”(《旧唐书·魏征列传》),推行道家的清静无为的主张,开启了“中国既安,远人自服。天下大宁”的贞观盛世。汉唐两大盛世的历史事实,有力说明了老子政治思想的积极意义。

其次,在哲学思想方面,老子的贡献不可磨灭。老子思想在先秦诸子、魏晋玄学、宋明理学等中国思想史上的各个重要阶段均发挥了重要影响。老子开创的道家学派绵延两千多年,与儒、佛鼎足而立,共同构成了中国思想史的主流。陈鼓应先生认为,由老子开创的道家是中国哲学的主干,老子是中国哲学之父。

再次,在宗教方面,老子的影响同样巨大。东汉时,老子已被皇室视为神灵而进行祭祀。东汉末年,道教正式建立,老子被尊为教主。特别是五斗米道,对老子更是推崇备至,《老子》一书被视为圣书,每个信徒都要诵读。到了唐代,老子更被追封为“太上玄元皇帝”,高宗又规定以《老子》为上经,王公大臣都要学习,并定为科举考试的内容之一。玄宗时,老子先后三次被分别加封为“大圣祖玄元皇帝”、“圣祖大道玄元皇帝”和“大圣祖高上大道金阙玄元天皇大帝”。这时的老子,已是集教主、人主、皇祖于一身的最高偶像,《老子》的书名也被改为《道德真经》。

以上简要介绍了老子对政治、哲学和宗教的影响。事实上,老子的影响远不止如此。比如老子崇尚自然的思想就深深地影响着文学创作、书法绘画、音乐建筑等领域。限于篇幅,我们不再展开。

您可能感兴趣

首页
发布
会员